2016年8月16日,中国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“墨子号”;2017年6月15日,“墨子号”成功将量子纠缠分发的世界纪录提高了一个数量级,实现了“一步千里”;
2017年8月10日凌晨,世界顶级学术期刊《自然》报道中国“墨子号”卫星圆满完成三大科学实验任务:量子纠缠分发、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密钥分发!
8月30日,中国量子保密通信“京沪干线”技术通过专家组验收,工作人员经过42个月的艰苦努力,突破了高速量子密钥分发、高速高效率单光子探测、可信中继传输和大规模量子网络管控等关键技术,保密性、安全性、成码率的测试均达到设计目标。
9月29日,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--“京沪干线”正式开通,所有用户之间的通信实现了每秒产生4000多个密码的绝对保密性,全线路密钥率大于20kbps,可满足万用户的密钥分发业务需求。
纽约大学量子物理学家蒂姆·伯恩斯认为,“这一结果真的很了不起”,目前,中国已经成为了量子通信技术的全球领跑者,并且有可能会在未来5年引领量子空间竞赛。
这其中,少不了潘建伟团队的努力,还有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,成功进行了首个海水量子通信实验,科学家们通过选择光子的极化作为信息编码的载体,尽管在非常大的损耗和散射下,只有少量的单光子存活下来,但依旧可以被用于建立安全密钥。
试验结果显示,水下量子通信可达数百米!即使是从水下几米深的地方对卫星和飞行器进行保密通信,也比之前认为海水是“禁区”更进了一步。
因此,一旦水下量子通信实现工程化,将会彻底颠覆传统的潜艇通信指挥、乃至作战方式,不仅能够大大提高潜艇的安全性,还拥有完全的保密性,对于海军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。
法国《世界报》认为,中国的量子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人类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力量,任何忽视“中国制造”的想法都是愚蠢的,西方必须放弃对中国的技术封锁,并且和中国展开合作,往后向中国学习也会成为常态。
美国《纽约时报》表示,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快速发展,必将促使西方绝对领先的通信技术快速落后,同时也正在破坏传统通信规则,将会造成西方大量的通信企业陷入困难。
或许不久后西方会花大价钱向中国购买这些技术,但还是希望中国能够主动分享,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,造福全人类。
正所谓,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当初西方像“防贼”一样,生怕中国“偷学”到了一丁点先进技术,现在,终于轮到中国开始进行技术封锁。
[声明]本文来源于公众号“东方军事网”转载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,如需转载,请联系原来源。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
咨询热线:0451-86268790。 扫描下方二维码,关注芯明天微信公众号及芯明天技术总监微信可获取更多信息。